专业舞台灯光知识——演出剧场的舞台灯位设计

2019-03-13

       舞台灯光设计是剧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,由于剧场形式多样,灯位处理会因剧场形式而变。作为舞台灯光设计师,要在满足舞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,求得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。


专业舞台灯光知识——演出剧场的舞台灯位设计


       按演出规律对舞台深度功能的划分:前1/3为主要表演区,中1/3为次要表演区,后1/3为背景区。所以常规舞台灯光位置分布应为:台外照明灯位(面光,外侧光)主要为前、中1/3舞台空间的人物照明;台口照明(台口顶光,台口侧光)主要为中、后1/3的舞台空间的人物照明。


舞台灯光常用灯位


面光:装在舞台大幕之外观众厅顶部位置。可选用成像灯染色灯及LED帕灯等。光线从正面投射于台前表演区,照射演员面部的灯位为面光。它可以取得普遍的亮度,消除画面中容易产生的“死角”,还可以调整光比,增大或减小反差,以示均衡的作用,避免局部曝光不足。但这种光若不与其它光位的光配合应用,则会缺少亮度层次和立体感。因此面光只能作为基本照明、基本色调,在舞台上不担当主要的任务,不能成为主光和塑造形象的工具。


专业舞台灯光知识——演出剧场的舞台灯位设计


挑台光:一般设置在观众席二层的前端,可以增加舞台正面的整体亮度,用泛光灯可以将舞台以及接近舞台的观众席部分照亮。挑台光可以为电视转播以及会议新闻的报道提供辅助照明,光线从两侧及低位正面投射于舞台表演区,是对“面光”的补充。


台外侧光:光线从侧面投向舞台表演区的灯位,分别称之为左、右耳光。用以加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,形成前侧面的照明效果,产生塑型效果。如果与暗部的光比适当地配合,则又可取得丰足、有力的造型作用。


柱光:柱光用来弥补面光、耳光的不足,选择合适的灯具也可作为近距离的追光使用,另外在建筑台口处隐藏一行效果灯,为舞台内灯光效果提供更灵活的表现手段。


天桥侧光:位于舞台两侧一层天桥上,或位于一层天桥标高到近舞台地面的整个侧立面,天桥侧光的照明任务,基本上与台口侧光的要求相一致,互相衔接。布光方式一般有三种:向后投射、向本区投射、向前投射。天桥侧光对人物与立体景物的造型能力较强。当代天桥侧光多采取垂直系统的立式照明,高灯位投远处,低灯位投近处。侧光的位置与被照对象,从观众位置来看形成90°。这种光位能起到突出物体的表面结构,造成物体、或人物面部效果成明暗各半,给人以“坚毅、有力”的感觉。


专业舞台灯光知识——演出剧场的舞台灯位设计



流动光:是舞台上的一种“机动光”,通常放在舞台两侧与天桥侧光配合使用或作为造型光单独使用。这种光的利用率很高,造型能力很强。流动光的位置与演员的角度,从观众位置来看,形成90°。该灯光能突出物体的表面结构,所投射的光立体形态强烈。


顶光:是从上向下垂直投射的光线,不适于照射人物。这种光位,如使用散光灯具加柔光纸或纱,成为柔光,给景物以普遍照明,可起到“底子光”的作用。它能给景片、道具、地面均匀的亮度,并能适当地减弱或消除其它光位的光所形成的杂乱的影子。该灯位还兼顾表演区特殊照明,如重点光、特技光、追光等。


专业舞台灯光知识——演出剧场的舞台灯位设计


脚光:是装在大幕外台唇部位的条灯,该光线从台板向上投射于演员面部或用于照明闭幕后的大幕下部。一般选用条形泛光灯或低角度聚光灯。


逆光:逆光的光束落到演员的头部和双肩,可以使演员从舞台背景中突显出来。与观众位置相对的光称逆光,在180°角上。这种光经常被用来表现物体或人物的剪影效果。逆光一般用来勾勒轮廓线条,将被摄物体或人物与背景隔开,造成空间深度感,画面效果显得不呆板,并有生机勃勃的感觉。


专业舞台灯光知识——演出剧场的舞台灯位设计


天幕光:分为天排光和地排光两种。投射方式有正投、反投和正反投相结合。天排光,由上向下照明天幕,一般是在吊杆上装几组大功率泛光灯。有的固定配置几种适用于天空的色彩(如深蓝、翠蓝、绿、浅蓝、紫红等),有的根据戏的需要选色。地排光,放在天幕前台板上或专设的地沟内仰射天幕用的灯具。可用来表现地平线、水平线、日落等,通常与天排灯配合使用,使色彩变化更为丰富。


专业舞台灯光知识——演出剧场的舞台灯位设计


追光:追光灯可以调节光圈的大小、色彩、明暗、虚实等功能。在演出中随演员移动的同时加强照明亮度,提高观众注意力,实现对演员半身、全身、远距离、小范围的局部照明。有时也可运用追光营造出抽象、虚幻的感觉。


特殊效果光:一般是指场景中日月星辰、风雨雷电、手电筒光等效果,或道具灯,即油灯、蜡烛、电灯效果,或画面中特定的强光区的光线效果。具体摆设位置、根据演出空间结构及演出情况等因素而定。